侵犯别人肖像权评判标准及纠纷处理
侵犯他人肖像权是指未经他人同意,擅自使用其肖像,或者以其他方式利用他人肖像,造成他人名誉、形象等损害的行为。在我国,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构成侵权行为,需要承担民事责任。判断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权,需要根据以下几个标准进行评判:
是否未经本人同意
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关键在于未经本人同意。如果使用了他人肖像,而本人并未表示同意或者未明确表示不许使用,那么就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。如果本人明确表示同意使用其肖像,那么使用行为就不构成侵权。
是否恶意使用
侵犯别人肖像权评判标准及纠纷处理 图2
在判断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权时,还需要考虑使用人的恶意程度。如果使用他人肖像是为了恶意损害其名誉、形象等,那么就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。如果使用他人肖像是为了正常使用,如新闻报道、宣传等,那么使用行为就不构成侵权。
是否合理使用
在判断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权时,还需要考虑使用行为是否合理。如果使用他人肖像是为了表达真实、客观的信息,且对他人名誉、形象等损害较小,那么使用行为就不构成侵权。如果使用他人肖像是为了恶意攻击、侮辱他人,那么就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。
是否造成损害
在判断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权时,还需要考虑是否造成损害。如果使用他人肖像导致了他人名誉、形象等损害,那么就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。如果使用他人肖像并未导致损害,或者损害较小,那么使用行为就不构成侵权。
判断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权,需要综合考虑使用是否经过本人同意、使用是否恶意、使用是否合理以及是否造成损害等因素。只有当以上四个条件都满足时,才能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。
侵犯别人肖像权评判标准及纠纷处理图1
肖像权,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、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。在我国,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的一种。侵犯他人肖像权,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,也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,应当引起广大公众的高度关注。围绕侵犯别人肖像权的评判标准及纠纷处理进行探讨,以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法律参考。
侵犯别人肖像权的评判标准
(一)实际使用
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,应当实际使用了他人的肖像。也就是说,行为人必须将他人的肖像用于自己的营利行为或者满足个人兴趣、需求等方面。如果行为人仅仅将他人的肖像权用于自己的社交平台、个人账号等非营利性用途,那么一般不会被认定为侵犯他人肖像权。
(二)营利行为
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,通常是指行为人将他人的肖像用于营利行为。营利行为,是指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为。行为人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布他人的肖像,并借此获得广告收入等,这种行为就属于营利行为,可能会被认定为侵犯他人肖像权。
(三)主观过错
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,通常需要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。主观过错,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时,存在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。如果行为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肖像权,那么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具有主观过错。
侵犯别人肖像权的纠纷处理
当发生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时,权利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纠纷处理:
(一)协商处理
在发生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时,权利人可以与行为人进行协商处理。通过协商,权利人可以要求行为人停止使用自己的肖像,或者赔偿自己的损失。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,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(二)仲裁处理
如果协商无果,权利人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处理。仲裁机构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机构,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仲裁裁决。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,当事人必须履行。
(三)诉讼处理
如果仲裁无果,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。法院是指依法行使审判权的机关,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审判。法院审判具有法律效力,当事人必须履行。
侵犯别人肖像权的行为,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,也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。在发生此类纠纷时,权利人可以通过协商、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进行处理。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法律参考,帮助大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(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,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