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像权中的肖像怎样定义?
肖像权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、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。在我国《民法典》的千零一百一十六条规定:“自然人享有肖像权,有权决定其肖像是否被利用以及如何被利用。”
肖像可以定义为个人的形象或者特征的固定表现。它可以通过绘画、摄影、雕塑、录像等方式来表现。肖像权的核心是保护个人对于自己肖像的自主权和决定权,包括决定肖像是否被利用,以及决定如何被利用和利用的方式。
我国《民法典》对肖像权保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,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个人有权决定其肖像是否被利用以及如何被利用。这意味着,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,他人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肖像,包括未经本人同意的使用方式和使用场合。
个人有权禁止他人侵害其肖像权。如果他人擅自使用他人的肖像,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,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。
个人有权请求他人支付报酬。如果他人使用个人的肖像,应当支付合理的报酬给权利人。
在某些情况下,如新闻报道、科学研究、社会公益等,使用他人的肖像可能不经本人同意。但是,使用方应当尽可能尊重权利人的权益,在使用后及时支付报酬,并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致谢。
肖像权是个人对于自己形象和特征的自主权和决定权,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。
肖像权中的"肖像"怎样定义?图1
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拓宽,人们对于个人形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。而在个人形象权中,肖像权作为一种基本权利,对于维护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。在肖像权中,“肖像”一词究竟怎样定义呢?从法律角度对肖像权的概念进行探讨,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指导和参考。
肖像权的概念及历史沿革
(一)肖像权的概念
肖像权,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、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。简单来说,就是个人对自己形象的保护权。根据我国《民法典》人格权保护编的规定,肖像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,受到法律保护。
(二)肖像权的历史沿革
肖像权的概念源于罗马法,经过中世纪、近现代的发展,逐渐成为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基本权利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各国对肖像权的保护程度和范围也有所不同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,现代法律对肖像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,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法律规范。
肖像权的保护范围
肖像权的保护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自然人的肖像权
自然人的肖像权,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、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。根据我国《民法典》的规定,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,未经本人同意,他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,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利益。
(二)肖像权的共有权
在某些情况下,自然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肖像权可能发生共有。在家庭、团队等共同生活、工作场合,自然人的肖像可能为多家共有。此时,共有人应共同行使和保护肖像权,未经所有共有人同意,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,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利益。
肖像权的限制
虽然肖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,但在某些情况下,为了公共利益、社会道德、法律法规等,需要对肖像权进行限制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合法使用肖像权
在以下情况下,使用他人肖像权不受限制:
1. 用于新闻报道、教育、科研、艺术创作等正常活动,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;
2. 用于公共利益、社会道德等,经本人同意;
3.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。
(二)禁止使用肖像权的情况
在以下情况下,使用他人肖像权受到限制:
1. 侵犯他人合法权益,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的;
2. 用于营利目的的;
3.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。
肖像权的侵犯与维权
(一)肖像权的侵犯
肖像权受到侵犯的主要表现有:
1. 未经本人同意,他人擅自使用、泄露、出售、出版等他人的肖像;
肖像权中的"肖像"怎样定义? 图2
2. 他人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;
3. 非法使用他人肖像,损害他人人格尊严等。
(二)肖像权的维权
被侵犯肖像权的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:
1. 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;
2.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。
肖像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,对于维护个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对肖像权的概念、历史沿革、保护范围、限制及维权进行分析,本文对肖像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,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指导和参考。在实际工作中,法律从业者应根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,准确运用法律知识,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。
(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,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