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侵犯肖像权如何举报?
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、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。在我国,肖像权受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保护。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,用户在中使用的头像、昵称、个性签名等均属于肖像权的范畴。
侵犯肖像权的表现及危害
1. 未经当事人同意,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商业用途,如广告、宣传等,侵犯了当事人对肖像权的再现权和使用权。
2. 非法泄露、出售、购买、使用个人信息中的肖像,导致当事人肖像权受到侵害。
3. 在网络平台上,非法传播、使用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图片、视频等,造成社会公共秩序混乱。
侵犯肖像权的举报途径
1. 向进行举报。当事人可以向提供侵权行为的链接、截图等证据,要求进行删除、屏蔽等处理。: 86-0755-83763333。
2. 向网络监管部门举报。侵犯肖像权的图片、视频等可能涉及到侵犯他人隐私、侵犯他人肖像权等多个问题,当事人可以向网络监管部门进行举报。具体举报途径可能因地区而异,一般可以在当地通信、互联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。
3. 向法院提起诉讼。如果以上途径无法解决问题,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。
证据收集及保存
1. 保存涉及侵犯肖像权的相关证据,如图片、视频、聊天记录、交易记录等,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。
2. 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,如证明侵权图片、视频的来源、传播途径等。
3. 证明侵权行为对当事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,如医疗费、律师费、精神损害抚慰金等。
法律风险提示
1. 在中使用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图片、视频等,可能会面临平台的罚,如删除图片、视频、禁言账号等。
2. 如果涉及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商业行为,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,如赔偿当事人损失、消除影响等。
在中侵犯他人肖像权是一种违法行为,应引起广大用户的高度关注。通过合法途径及时举报和维权,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用户在使用时,应注意尊重他人的肖像权,避免侵犯他人权益。
侵犯肖像权如何举报?图1
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,已经成为了我国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之一。平台的便捷性也带来了诸多法律问题,如侵犯肖像权等。重点介绍侵犯肖像权如何举报,并分析相关法律法规。
肖像权的概念及意义
肖像权,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、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。简单来说,肖像权就是个人对自己肖像 image 的自主权。在我国,《民法典》千零一百一十六条规定:“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,有权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肖像权,禁止他人非法使用、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自己的肖像权。”
肖像权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。肖像权是个人身份的象征。一个健康、美丽的肖像可以体现个人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。肖像权是个人隐私的体现。在网络信息时代,个人肖像信息的泄露、滥用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。保护肖像权有助于维护个人隐私和尊严。
侵犯肖像权的常见情况及表现
1. 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肖像
在中,有些用户可能会未经当事人同意,擅自使用他人的肖像作为头像、昵称、头像等。这种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。
2. 恶意诋毁、丑化肖像
有些用户会在中发布含有诽谤、侮辱性言论的图片,涉及他人的肖像。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,也构成肖像权侵权。
3. 未经许可擅自公开肖像
在中,有些用户会公开他人的肖像,且未经当事人同意。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肖像权,构成隐私权侵权。
侵犯肖像权的举报方式及程序
1. 举报方式
(1)向平台投诉。当事人可以向平台反映侵犯自己肖像权的情况,要求平台进行处理。: 86-0755-83763333。
(2)向网络监管部门举报。如果涉及侵犯肖像权的情况严重,当事人可以向网络监管部门进行举报。
2. 举报程序
(1)收集证据。在举报过程中,当事人应当收集与侵犯肖像权相关的证据,如图片、聊天记录等。证据的可靠性越高,越有利于当事人维权。
侵犯肖像权如何举报? 图2
(2)填写举报表格。当事人需要填写网络举报表格,并提交相关证据。表格填写地址:http://www.miit.gov.cn/
(3)等待处理。网络监管部门收到举报后,会进行审查,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。处理结果会通过网络监管部门或APP向当事人反馈。
法律法规
1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千零一百一十六条规定:“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,有权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肖像权,禁止他人非法使用、出售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自己的肖像权。”
2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》第六条规定:“因行为人的过错而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,行为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。”
3.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第四十二条一款规定:“网络运营者接到用户举报后,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。对侵害他人合法权益、发布不实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,应当及时采取删除、屏蔽、断开链接等措施,保存相关记录,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。”
侵犯肖像权是一种常见的网络侵权行为,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。当事人可以通过向平台投诉、向网络监管部门举报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我们应当认识到,网络社交平台存在很多法律问题,需要国家、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,加强法治建设,促进网络文明发展。
(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,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