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2019年民法典肖像权解读:你的肖像权如何保护?》
民法典肖像权2019是指在中国《民法典》中关于肖像权的相关规定。肖像权,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、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。这是一个涉及个人隐私和形象的重要权利。民法典对于肖像权进行了详细的规定,旨在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,维护社会公共利益。
根据民法典的规定,肖像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的权利。肖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,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、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。
2. 未经自然人同意,他人不得制作、使用、提供、出版其肖像。这是对自然人肖像权的尊重和保护,防止他人滥用肖像权。
3. 自然人有权请求侵害其肖像权的人承担侵权责任。当他人侵犯自然人的肖像权时,自然人可以依法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,包括赔偿损失、消除影响、恢复名誉等。
4. 自然人在合理范围内使用自己的肖像,可以不经他人同意。合理使用肖像权,可以提高公共利益,如新闻报道、广告宣传等。
5. 自然人的肖像权受到法律保护,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使用、传播、出售或者非法获利。非法使用肖像权的行为,将承担法律责任。
6. 自然人的肖像权受到法律保护,不得用作出卖、交换、担保、抵押等商业用途。未经自然人同意,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。
民法典关于肖像权的条款,既保护了自然人的合法权益,又兼顾了社会公共利益。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,确保自然人的肖像权得到有效保护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
《2019年民法典肖像权解读:你的肖像权如何保护?》图1
在我国,《民法典》对公民的肖像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。肖像权,是指公民有权决定其肖像是否被利用以及如何被利用的权利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肖像权在公民的人格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。《2019年民法典》对肖像权有哪些规定呢?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。
肖像权的定义和保护范围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018条的规定,肖像权是指公民有权决定其肖像是否被利用以及如何被利用的权利。简单来说,公民有权决定自己的形象是否被用于商业目的或者以其他方式利用。根据这一规定,肖像权既包括公民对自己肖像的完全控制权,也包括公民对肖像权被利用后的利益追求权。
肖像权的取得和行使
1. 肖像权的取得
肖像权的取得主要依赖于公民的出生和自然状态。公民自出生之日起就享有肖像权。在我国,《民法典》第1019条规定:“自然人享有生命权、健康权、姓名权、肖像权、荣誉权等权利。”肖像权的取得是公民天生具有的权利。
2. 肖像权的行使
肖像权的行使主要依赖于公民的意识和意愿。公民有权决定其肖像是否被利用以及如何被利用。在行使肖像权的过程中,公民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。公民有权要求他人经其同意使用其肖像,有权拒绝他人未经其同意的使用,有权对使用其肖像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。
《2019年民法典肖像权解读:你的肖像权如何保护?》 图2
肖像权的限制
虽然肖像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,但在某些情况下,应当对肖像权进行限制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合法限制
在以下情况下,他人可以依法使用公民的肖像:
(1)新闻报道、报道、资讯等传播活动中的使用;
(2)公益广告、公益事业等中的使用;
(3)法律、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。
2. 正当限制
在以下情况下,他人可以依法对公民的肖像进行正当使用:
(1)基于个人利益需要,如个人 website、社交媒体等中的使用;
(2)在艺术、教育、科研等领域中的使用。
3. 必要限制
在以下情况下,他人可以依法对公民的肖像进行必要使用:
(1)为了维护公共安全、公共利益的需要;
(2)为了防止、制止、纠正侵权行为或者侵权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;
(3)为了保护国家利益、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。
肖像权的侵权责任
当他人未经公民同意或者违反公民的意愿使用其肖像时,构成肖像权侵权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024条的规定,侵犯公民肖像权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侵权人应当赔偿公民因此遭受的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。
《2019年民法典》对肖像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,为公民的肖像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。公民应当了解自己的肖像权,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,防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权,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也应当尊重他人的肖像权,共同营造一个尊重、保护肖像权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(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,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