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空抛物罪的疑问:法律适用与责任认定探析
自“高空抛物罪”入刑以来,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对其法律适用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。但由于该罪名系新设条款,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诸多疑问。
2019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在刑法第291条之新增款增设了“高空抛物罪”。该条款规定,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处抛掷物品,情节严重的,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(一)如何界定“高空抛物”的行为性质?只要实施了从高处抛掷物品的行为,无论是否造成损害后果,均可构成本罪。这体现了现代刑法的预防性立法理念。
(二)主观故意的认定标准是什么?本罪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受伤或者财产损失,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。司法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判断。
高空抛物罪的疑问:法律适用与责任认定探析 图1
(一)对未成年人参与高空抛物的责任承担问题,需结合其刑事责任能力进行认定。
(二)在共同犯罪情形下,应区分主犯、从犯并根据各自作用大小区别处罚。
高空抛物罪的疑问:法律适用与责任认定探析 图2
2021年一起“高空抛物”案件中,法院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六个月,判处罚金五千元。本案的成功处理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(一)建议发布司法解释,统一法律适用标准。
(二)加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预防宣传,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。
准确理解和适用“高空抛物罪”对于维护城市居民“头顶上的安全”具有重要意义。期待通过理论与实务的进一步探讨,推动该罪名法律适用的规范化进程。
(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,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。)